其实拔牙矫治是非常常见的,需要拔牙后矫治的患者大概占所有正畸患者的比例约为65%。很多错颌畸形的病例如果不拔牙勉强矫治的话,矫治效果会大打折扣,有些病例费尽周折矫治后很容易复发,有些病例不拔牙根本无法完成矫治。拔牙矫治在正畸发展一百多年的历史中经过了严格的临床检验。一些患者担心拔牙后留下的间隙会影响美观,需要镶牙,还担心拔牙后会导致牙齿容易松动,牙齿数目减少会影响咬合的效率等等,这些顾虑都是没有必要的。 首先,拔牙后留下来的间隙是有用的,正畸结束后这些间隙都会被关闭,绝不会需要镶义齿。
通常下面情况需要拔牙:
1. 排齐拥挤的牙齿 牙齿相对过多,颌骨上的空间相对不足,牙齿就会拥挤,只有拔除部分牙齿,腾出位置,才能将剩余的牙齿排齐。
2. 矫正面部前突 有些人牙齿前突严重,嘴唇不能闭上,影响美观。通过拔牙获得间隙,可以将前牙向后面的间隙移动正常闭上,前突的面形也会得到明显的改善侧面形前突,这样嘴唇就能正常闭上,前突的面形也会得到明显的改善。
3. 改善咬合关系 有些开颌,反颌的病例,拔牙是为了改善咬合关系,改善咀嚼功能。
拔牙矫正不会造成牙齿松动
拔牙矫正不会导致牙齿轻易松动。牙齿是否松动,取决于该牙周围的牙槽骨高度是否足够,牙周组织是否健康,而不是靠邻牙的支持。拔牙矫治后,牙齿排列整齐,咬合关系好,易于清洁,牙齿及牙周组织相对会更健康、更坚固。
拔牙矫正不会影响咬合效果
牙齿的咀嚼效率取决于上下牙齿接触点的多少,而非牙齿数目。拔牙矫正前,尽管牙齿数目多,可能有32颗,但许多牙齿咬合不上,上下牙齿根本没有接触,咀嚼效率并不高。拔牙矫正后,调整了咬合关系,尽管牙齿数目减少了,可能只剩24牙齿了,但是。咬合接触紧密,上下牙齿接触点增多,咀嚼效率反而得到提高。
温馨提示:正畸专科医师对拔牙是很慎重的,一般都要经过模型分析、侧貌分析及X线片测量才能确定是否需要拔牙,需要拔几颗牙。正畸治疗结束后,拔牙间隙也会完全关闭,对今后的咀嚼功能及牙齿健康并无不利的影响。患者应该积极配合医生的治疗设计如果对拔牙犹豫不决,影响医生矫治方案的设计,会使最终的矫治效果受到影响。